“人工智能是高大上的,但是它的商业落地应该接地气。”在智齿客服智能机器人负责人刘阳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与生活接轨,才能创造更多商业和社会价值。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维强也表示:“人工智能行业需要尽快找到匹配消费者应用的普通场景,而不是把技术做得看起来很‘玄乎’。” 《2021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6425家;其中,59.1%的企业分布在应用层。记者注意到,大会期间,不少城市发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天津市在智慧交通、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已打造了188个应用场景。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正从单点走向系统,今年发布的新应用场景,都是更综合性、更复杂的系统场景,如机场、商业街、高端制造等。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迅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表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在应用落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85%的企业具备智能制造发展愿景 今后15年或是智能制造发展关键期 “您好,进入施工场地请佩戴安全帽。”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智慧工地,早上来上班的工人小李忘戴安全帽,刚进门就收到这样的提醒。人脸识别入场、无人机智能自动巡查、5G智能巡检眼镜远程视频“专家会诊”、具有定位功能的安全帽……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传统建筑工地智慧升级,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创新转型,变传统制造为新型智造,近年来,传统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进一步加深。 在世界智能大会的智能制造展区,众多“智造”企业展示了自家的智能制造方案。浪潮集团的智慧计算、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城市等7大核心业务及28个产品逐一亮相;中国一重展出了智能导钻、智能化冶金装备控制监视系统等智能装备;小米第一代智慧工厂去年建成,无需工人,从产品制造到品质把控完全由智能机器完成,完全实现了黑灯生产。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表示,要加速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可以使传统制造业重新焕发活力,把新的通用技术用到实体经济中,可以创造新的社会生产力,我们要激活历次工业革命所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