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海关协助具有89年制药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联合天津、上海、深圳等海关开展执法协作,首次在出口环节扣留侵犯其“慈”牌商标中成药7344瓶。哈尔滨、青岛海关在自贸区内创新出口货物专利纠纷担保放行方式,引入第三方为发货人提供反担保金放行货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深圳海关针对关区高新技术创新企业聚集、专利权保护需求迫切的特点,持续完善“主动保护、协同打击、专业标准”的专利权保护模式,查办专利侵权案件11批次。 各地海关密切关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最新动向,深入了解企业经营和维权困难,鼓励企业积极应对侵权纠纷。北京海关联合北京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联盟开展培训,向进出口企业普及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知识,帮企业了解目标国家海关政策和维权措施。江门海关联合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知识产权海外护航”项目,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商标海外布局指导、产业专利预警分析服务。 密切配合强化跨区执法 全国海关进一步深化跨关区作战执法模式,去年通过“共享线索”“共析案情”“共商策略”等开展各层级关际合作254次。 南京、郑州、合肥、南昌等海关针对邮递渠道侵权货物漂移的潜在风险,通过对揽件人、寄件人等相关信息的精准摸排分析,开展联合执法。合肥海关共扣留侵权货物3388批,较上年增长10倍;郑州海关扣留侵权货物4031批,同比增长69%;南昌海关扣留侵权货物445批,较上年增长37倍。全国海关密切行政司法保护联动,深化与市场监管、食药监、烟草专卖部门和法院等行政、司法机关的合作。呼和浩特、沈阳、南昌、汕头、海口、兰州等海关与地方市场监管局签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在执法协作、重大复杂疑难问题研究、案件线索通报移送、企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协同配合。 全国海关还依法及时公开海关知识产权处罚案件信息,发挥“处罚一个,震慑一片”的警示作用,2020年共计公开行政处罚信息1360条,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对失信违法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