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热线讯(安庆日报记者 胡瑞琨 通讯员 胡应武)2014年10月,正值而立之年的省社科院网络工程师苏醒,告别了省城的工作岗位,一头扎进岳西县贫困村独山村,担任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独山村,位处岳西县响肠镇东部,海拔600米以上,全村687户2661人。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60户880人,其中五保户27户30人,低保户65户195人。当时村里办公条件十分艰苦,村集体收入空白,距离乡镇最远,道路最窄,路况最差。由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增收办法不多,也是毁坏山林最严重的村。 学农务农亲上阵 示范带头兴产业 苏醒刚到村时,很多干部群众对这位“上头”下来的年轻干部都持有怀疑态度,认为是“镀镀金”就回去,并不能沉下心来与大家一起干工作。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改变大家的观念,更好地把大家团结起来集中精力建设独山村,2015年初,苏醒把爱人和三岁的女儿从省城接到了村里,还安排女儿在村小幼儿园上学。2016年初,苏醒又把老母亲接到了村里。现在母亲和爱人每天都义务去村小学帮忙,一家人俨然成了独山村的一户普通人家。作为一名城市里成长的“80后”,农村、农业对苏醒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如果不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和相关的环节,光靠耳听眼看是不能真正了解‘三农’的,我要珍惜这难得的下派机会,当一回农民。”苏醒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还要敢为人先。2015年他从外地引进两个原生水稻品种,其中就有红稻,村民不了解产量和性状,不敢轻易尝试种植,苏醒便与时任村副主任的谢恩生一起在他家水田试种。5月份的山区梯田,田水冰冷刺骨,大清早,苏醒第一次喝了插秧酒,第一次下田插起了秧。此后,一有空,他便深入田中察看水稻长势,了解病害发生情况。到收获销售后,账算下来,种植红稻收入要比普通杂交稻提高20%以上。第二年,村里种植红稻的面积就多了起来。同年初,他还带领村民方传松发展特色养殖,建成土鸡养殖厂,年养土鸡6000只。为了能学习养殖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病疫发生带来的损失,他和方传松2人除了上网、看书查阅资料、向邻村老养殖户请教外,还是在鸡舍住了1个多月。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第一年在养殖经验为零的情况下,独山土鸡销售额突破二十万元,纯利润2万元左右,一下子提振了大家干事创业的信心。第二年他们还向24户有意愿参与养殖的贫困户无偿发放鸡苗1200只,并为他们提供防疫、销售、技术等方面服务。 除此之外,苏醒还注册了“迦竹山”商标,并开设网店,帮助农户销售自产的茶叶、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两年多来,仅茶叶一项,就帮助销售了近20万元。 苏醒和村“两委”一班人,积极争取利用上级专项扶贫资金,重点解决群众盼望、关系民生与发展的突出问题。2014年,争取奖补资金100万元,总投资312.5万元,硬化通组道路12.5公里,覆盖25个村民组。2016年,整合资金380万元,硬化通组道路3.44公里,实现全村27个村民组全覆盖水泥路面,拓宽改直通村主干道4.75公里,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2016两年,通过项目争取,斥资209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文化活动广场、为民办事大厅等公共服务设施,并结合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修建公厕、安装路灯、硬化广场、改造安全饮水设施等,改善了周边群众的人居环境。2014年至2016年底,全村完成危房改造40户,其中2016年安排危改20户,计划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1处,安置8户13人,房票安置10户49人。以上项目的实施,关系到独山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山村的面貌和人居环境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为脱贫攻坚以及未来村域的发展夯下了较为坚实基础。 2015年,在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由村统筹,统一租地、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集中建设366KW光伏电站,为131户贫困户安装3KW户用光伏电站,每户年增收3000元;今年,继续新建20户户用电站,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900元以下特困户全覆盖,并将其中建设条件受限的10户与村100KW集体光伏电站同步规划建设。村里组建2个光伏发电公司,分别管理集体电站和户用集中电站,建立管理养护制度,与贫困户签订股份协议,集中管理、专人养护、年终分红。 2015年以来,该村共发展高山蔬菜100亩、香榧100亩、生态红米20亩,茶园550亩、间种冬桃水蜜桃2400株,养殖有机黑猪800头、土鸡8000只。两年多来,苏醒和村“两委”一起,先后帮助贫困户、返乡创业青年成立了1家家庭农场、2家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山200余亩,大力发展果、药、茶及生态养殖,打造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能人大户带动,促进产业调整结构,帮助群众增收,真正拔去穷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