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四通八达的城市地铁线路……一次次验证了科技进步产生的巨大创造力。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地下空间、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大型复杂索膜结构、绿色施工等领域的技术逐步走在世界前列。 从肩扛手抬到世界领先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物资匮乏、生产条件落后,工程建设主要靠肩扛手抬。随着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新型技术投入建设应用。如浙江人民体育馆屋盖采用椭圆平面的双曲抛物面索网,首都体育馆屋盖结构采用双向正交斜放钢网架,在当时均属全国首创。 1982年,深圳国贸大厦建设刷新了当时国际上单层最大面积滑模技术成功应用的纪录,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一时期,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科研院所和高校持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攻克了结构安全与抗震、防火、抗风雪灾害、超高层及大跨建筑施工等重大技术难题。此后,又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连续3次发布和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组织开展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