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在《安居中国》纪录片中,有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抚顺东华园社区,到陈玉芳家里了解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专门提到这件事。“主席这么忙,在新年贺词当中还能提到我。这就证明,关心着我们,关心着天下的百姓”,陈玉芳的朴素感动,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这是大国领袖的深切牵挂,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生动诠释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保障房建设,展现中国住房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住房制度,一直坚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得益彰。1998年开始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改变了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发挥政府的保障、兜底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些年来,一系列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公租房、廉租房并轨运行,实施精准保障;共有产权住房在北京和上海率先试点探索;农村危房改造和“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改变了像大凉山这样贫中之贫地区的居住环境;外卖小哥、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群体,也同本地户籍人口一样,成为住房保障的受益者……这些创新更加丰富了中国的住房制度,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注入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