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无人机公司Pyka获得1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引起业内关注。据了解,Pyka公司主要生产用于喷洒农作物的无人机,通过智能航天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小飞机喷洒化学药剂,从而将自动驾驶飞机与农业化学应用结合起来,帮助农业活动提升效率。 无人机全称“无人驾驶飞行器”,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航空动力推进技术等,是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也被很多人士称为黑科技产品。 因体型小巧、灵活,再加之无线充电、视觉避障、手势控制、5G通讯、集成芯片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无人机性能实现大幅提升,随身携带、简易操作、长续航能力、自主反应将成为主要特点,备受用户喜爱。 无人机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无人机发展的演变,目前,正在广泛应用于企业、消费者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如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线路维护、交通疏导等多个领域。 根据工信部2017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 据人民网报道称,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注册的无人机数量高达33.9万架。仅深圳就拥有世界民用小型无人机70%的市场份额,有大疆、一电、科比特、艾特、科比特、九星智能等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总额超过200亿元。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无人机在仓储管理、农业、包裹邮寄这三大场景得到较好落地应用与推广,在行业中也备受瞩目。 无人机+RFID落地,打破仓储管理常规 在生产、制造等企业中,仓库必不可少,是储存原材料、配件、成品的关键区域。因此,仓库储备空间的有效利用和优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仓储管理依靠人工对库存货物的入库、出库、拣选、盘点以及移库进行操作和管理,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而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仅效率低,数据无法实时统计上报,而且某些数据更是存在遗漏、缺失以及误报等问题。 RFID技术的普及,使得仓库在数据的采集环节有了非常便捷高效的手段,尤其是在出入库环节,借助RFID技术的批量读取功能,可以大幅度减少出入库时间,提高数据准确性。 无人机借助RFID技术,将无人机空间飞行灵活性与RFID无需接触、可穿透性、快速批量传输等优势结合起来,打破高度和逐件扫描的束缚,成为灵活高效、低成本的仓储盘点新型解决方案。 无人机携带RFID读写器,基于自动规划飞行路线或者人工领航方式,遍及仓内所有货架商品的RFID标签卡并收集信息,与仓储管理系统进行实时联动,实现仓内快速盘点。 仓内一般使用小型无人机,携带大尺寸和较为沉重的读卡器,会增加无人机的潜在风险,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为无人机配带用于信号放大的中继器或者研发便携式读卡器。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也表示,RFID就是通常用于无人货架的磁感应标签技术,无人机可以定位这些标签,帮助统计库存,实现自动化管理。 无人机应用,让农业运作走向科技化 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传统的农业生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农业无人机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为更加科学地农作物种植与防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借助无人机,农民和B端农业运营商可以实时获取他们土地的实时情况。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还能够绘制精确的地块与土壤衔接的三维地图,为播种运营者制定详密的规划,在农业生产的起始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无人机能够根据地理地形不断调整飞行高度并自主识别、躲避障碍物,依托先进的喷洒系统对农作物实施精准而均匀的喷洒作业。该技术极大降低了农药用量,很好地减轻了植保作业对水体以及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可密切监控农作物的地块状况、水分应用、热量情况,为后期的灌溉与土壤氮含量、作业密度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无人机可以为农业中农作物进行疾病诊断、土壤侵蚀特征影像、病虫害影像、喷药等提供支持,缓解人力劳作压力,和人力劳作中监察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