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选址异地远程化。数据中心开始大量的异地远程化建设,从地理位置上看,逐步远离一二线城市。上万甚至数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开始大量出现,数据中心的耗电量越来越大。而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是数据中心的耗电大户,为了节约能源、节省成本开支,各大互联网巨头开始在温度低、散热条件好、电费低的区域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 ![]() 在第三阶段有两个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区域,一个是内蒙古,一个是贵州。实际上在贵州之前,内蒙古就成为了各大互联网企业的香饽饽。内蒙古的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地方都密集开始了IDC的建设。 随着第三阶段数据中心的建设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作为国家重要通信枢纽,主要用于汇聚和疏通区域乃至全国网间通信流量,是我国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的顶层关键环节。 早期,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国家级骨干直连点。2013年12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骨干直联点外,宣布增设成都、武汉、西安、沈阳、南京、重庆和郑州七个新的骨干直联点,使国家级直联点增加至10个。截止2014年9月,全国10个骨干直联点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2016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浙江、福建、贵州增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申请进行了评审。会后陆续批复同意增设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这使得国家级直连点增加到13个。 如果数据中心所处的区域没有国家级网络直连节点,那么该数据中心的对外服务实际上是需要经过北京、西安等地的上级节点跳转。那么国家级网络直连点有什么好处呢?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节点开通时是这么介绍的:2017年度,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在全国率先采用100G板卡互联,具备双向800G网间互联能力,建设带宽位居10个新增直联点首位。 根据福建省公布的数据显示,福州骨干节点建设完成后,福建省内互联网网间平均时延由原来的50毫秒左右降低至10毫秒左右,降幅达80%,丢包率下降到接近于0%;出省互联网网间平均时延由原来的100毫秒左右下降至40毫秒左右,降幅超60%;丢包率由原来的1%左右下降至0.3%左右,降幅达70%。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节点意味着更快、更稳定的访问服务,而这些对大型的数据中心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骨干节点城市,往往都聚集大量的数据中心,具有发展数据产业的先天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