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发布的5G基带芯片统计有紫光展锐“春腾510”,联发科“M70”,三星“Exynos Modem 5100”,高通“X50/X55”,华为“巴龙5000”等。其中已商用的有高通的X50和华为的巴龙5000,前者只支持NSA非独立组网,现在只有巴龙5000可以同时支持NSA/SA组网。 而由于5G的两套标准共存,5G基带芯片厂商做好同时支持NSA/SA组网的准备,无疑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时间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意味着信号覆盖、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目前,根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9年底,中国新增基站174万个,基站总数超过841万个,其中4G基站占比64.7%,约554万个;5G基站总数超过13万个,占比不足2%。 当下,5G基站建设成本需进一步下降才能实现更高的覆盖率。2019年9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签署了《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通过合作共建5G网络,共享频率资源来降低5G建设的成本。2019年12月,国家电网以出资形式与获得5G牌照的中国广电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5G建设。 除此之外,部分地方政府及企业也通过设立5G产业基金的形式,支持5G产业的发展。未来,5G建设的方案或将在政策推动、企业协同的作用下进一步下降。届时,5G网络的建设也将更进一步地加速和完善。 安防对于5G的挑战 虽然,5G技术的高速率,高带宽,高接入,低时延特性将为安防带来新的提升与发展契机,但是安防行业由于其自身特性,也将对于5G带来相应的挑战: 首先,安防行业要求5G技术相关的网络基础建设需要完善起来。5G传输距离较短,因此通过5G进行传输,需要的基站数量远大于4G网络。现阶段5G基站数量缺口巨大,并且建设仍在初期阶段,现阶段其基站数量不足以满足安防相关的大规模应用。 其次,安防业的数据传输依然保守,安防行业发展多年,通过运营商网络进行无线传输数据的比例非常低。同时,前端设备配备相应通信模块会增加产品更新和投入使用的时长,并且伴随而来的是成本的增加和高速网络流量资费。视频监控在安防行业中占比超过60%,全天候7*24小时工作的设备将带来高昂的费用。因此,用户培育将是一大难题。 最后,5G网络的高效、便利将催生出更多的连接,更庞大的应用和场景。但是,其庞大场景体量也意味着更多的设备接入。在网络设备数量进行高速扩张的同时,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也在快速增加。安防行业的数据和系统高度敏感,因而网络安全隐患问题需要被予以正视,5G时代来临前还网络安全建设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投入。
目前,5G在基础建设设施的未完备情况下,暂时无法实现技术成熟化和落地化。在两者间出现满足各自发展的需求从而相互结合之前,安防从业者需静观其变,同时磨砺自身,做好迎接变化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