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一下OSI七层] Osi模型是一个工业的标准.它为现在的互联网提供了很大的贡献。是一个逻辑上的规范和标准,很多厂商都要遵循它。他定义了七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规范。 --物理层 物理层定义了设备接口上的一些电子电气化的标准,比如RJ45接口,光纤接口。传输介质双绞线,无线,光,电。等 --数据链路层 二层定义了一个重要的表示,MAC地址,准确的说他必须在一个LAN内是唯一的。他又48位的十六进制组成,前24位是厂商表示,后24位是厂商自定义的序列号。有时候 MAC地址就是表示了一个设备的位置。 --网络层 网络层是用来逻辑上选路寻址的,这一层最重要的一个协议就是IP协议。基于ip又分为 ARP,RARP,ICMP,IGMP等 --传输层 这一层定义类了两个重要的协议 TCP和UDP 。还有就是端口号的概念。这一层关联的是一个主机上的某个程序或者是服务。比如tcp 80 的web服务udp 4000的QQ 程序等。 --会话层 主要作用是建立会话和管理会话。我一般这样理解会话的比如 telnet 一台主机,是一次会话的链接。打开百度的网页,就和百度的服务器建立了一次会话。 --表示层 因为底层传输的是二进制,应用层无法直接识别。所以根据这一层的名字可以直接理解为他是一个翻译。比如把一长串的数据“翻译”成rmvb格式,交给上层的快播这个程序,把另一串数据“翻译成”MP3格式交给音乐播放器。其实这一层的工作很多。 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等 --应用层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操所的界面,如windows的桌面化或UNIX的字符界面。 OSI七层的每一层是独立工作的,但是层与层之间是相互“合作”“兼容”的关系。 [三层交换和路由器的不同] 虽说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可以工作在三层,但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 一在设计的功能上不同 现在有很多的多功能路由器,又能实现三层的路由功能,包括NAT地址转换。有提供了二层的端口,有的还配置了无线功能。再有就是还具备防火墙的功能。但是你不能它单独的划分为交换机或者是防火墙吧。只能说是个多功能的路由器。防火墙二层交换只是他的附加功能。三层交换也一样,主要功能还是解决局域网内数据频繁的通信,三层功能也有,但不见得和路由器差很多。 二应用的环境不同 三层交换的路由功能比较简单,因为更多的把他应用到局域网内部的通信上,主要功能还是数据的交换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选路寻址,更适合于不同网络之间,比如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或者是不同的协议之间。 三实现方式不同 路由器能够实现三层的路由(或转发)是基于软件的实现方式,当收到一个数据包要转发的时候,要经过查看路由表,最长匹配原则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实现数据包的转发,相比三层交换效率略低。而三层交换是基于硬件的方式实现三层的功能,他成功转发一个数据包后,就会记录相应的IP和MAC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再次转发是根据之前的记录的表项直接转发。这个过程成为“一次路由,多次交换”。 总之,三层交换和路由器的最大区别是路由器可以基于端口做NAT,而三层交换机不能。路由器直接接入光纤可以直接上网,而三层交换机不能。主要是三层交换机的每一个接口都有专有的MAC地址和特定的ASIC集成电路。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 静态路由特点 静态路由是管理员手工配置,精确。但是不够灵活,是单向性的。考虑到静态路由稳定,节省资源(内存,cpu,链路带宽)。在网络TOP不是很大的环境中常用。 动态路由的特点 动态路由的好处就是路由器本身通过运行动态路由协议来互相学习路由条目,在大型的网络环境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师的工作量。动态路由协议分为很多种,IGP和EGP,IGP中根据工作的原理分为链路状态型和距离矢量型的。但是不管哪一种动态协议,他都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说话” 向其他的路由器发送路由信息 2.“收听” 接收其他路由器发来的路由信息 3.“计算”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有不同的算法,每种路由协议通过自己特有的算法把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得出最好的路由条目,加载到路由表中。 4.“维护” 维护路由表,当TOP发生变化的时候,及时的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发送变更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