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环境下,应当更具不同的网络规模,选择不同的路由协议。 [描述一下ACL和NAT] ACL:acl访问控制列表是用来制定规则的一种机制。他用来告诉路由器那些数据包访问那些资源是允许的,那些是拒绝的。他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标准的访问控制列表,只能基于源地址进行限制。而是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他不仅可以基于源地址和目标地址进行过滤,还可以根据端口来进行限制。ACL的工作原理就是读取数据包的三层和四层,和访问控制列表中的条目进行匹配,如有相符的,直接按照策略(允许或拒绝),不在往下匹配。如没有匹配的条目则按照默认规则。 NAT: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产生的。 Nat的原理就是替换掉数据包中的源ip+端口或目标ip+端口,以达到私有地址不能再公网上传播的这种情况,或者是局域网中服务器的发布。Nat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局域网用户的安全性。 实现方式大概可以分成静态NAT,动态NAT PAT(端口复用) [描述一下VLAN] VLAN 是为了避免二层出现广播风暴给大面积用户带来影响,所采取的一种手段。 Vlan带来的好处 减少广播风暴 提高一定的安全 简化网络的管理,有易于故障排查 Vlan是把局域网进行逻辑上的分割,实现方式有两种 1.静态vlan基于端口的vlan(常用) 2.基于MAC地址的vlan(适合于移动用户) Vlan之间的通信需要配置TRUNK链路(中继)封装模式有两种 Isl 思科私有的技术,在数据帧的头部和尾部添加30字节的标示符 Dot1q 通过在mac地址后面打标记的方式标识vlan共4个字节 公有协议 [RIP和OSPF的区别] 两者都属于IGP协议,rip是典型的距离矢量动态路由协议。Ospf是链路状态型的协议 Rip是整张路由表进行广播更新(v2是组播),学习未知的路由条目,有存在环路的情况 并且没有邻居表,网络收敛速度比较慢。因为有环路的缺陷,不适合较大的网络使用。 Ospf组播更新,并且只有TOP发生变化的时候才出发更新,把收到更新的路由会放置在LSDB中,并生成路由。Ospf本身没有环路的产生,并且是有分层的结构,而rip是平面的没有层次化。所以ospf比rip收敛速度快。在NBMA网络中还会有DR和BDR的概念,促进了ospf的收敛。 Rip 管理距离 120 ospf管理距离 110 [解释以下术语的意思] LAN 本地局域网 WAN 广域网 VLAN 虚拟局域网 WLAN 无线局域网 VPN 虚拟专用网 AD 管理距离,用来衡量不同路由协议生成去往同一目标的可信值 Metric 度量值,用来判断同一种路由协议生成去往同一目标的优先级 [简述一下stp是什么] Stp 生成树协议。 一个良好的网络应该要考虑到链路的冗余,比如二层的交换机做冗余,来防范单点故障带来的问题。但是二层做冗余的话会带来一些问题: 1.广播风暴,因为二层对未知数据帧的处理是进行广播,而且二层的封装结构又不像三层那样有TTL 的机制来防护。所以一旦广播风暴产生,其他的交换机就会跟着广播,造成链路的堵塞瘫痪。 2.MAC地址的重复。因为二层的工作原理,会造成交换机对一个MAC的多次重复的去学习,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直到设备瘫痪 3.MAC地址表的不稳定,因为要重复去学习一些地址。造成转发效率缓慢。 二层环路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stp协议就是在冗余的环境下,逻辑上去DOWN掉一个借口,打破环路的产生,同时做到冗余。当环境变化时,会自动跳转down的接口。 [STP计算的过程] 1.选择根网桥 2.选择根端口 3.选择指定端口 4.指定阻塞端口 [描述一下HSRP] 热备路由协议是Cisco私有的网关冗余协议。它是由一组路由器(最低2台)构成的一个热备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不间断的网关ip,用户通过这个ip访问互联网,即使真实的网关设备DOWN掉一台,也不会影响客户的正常工作。 原理:热备组中包含4中路由器的角色, 活跃路由器:负责承载发往虚拟ip地址的流量,是真正转发用户数据流量的路由器, 同时向UDP1985发送hello包表明自己的状态,一个组中只有一台 备份路由器:监听整个HSRP组的状态,是成为下一个活跃路由器之前的状态,一个组中只有一个同时向组中发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