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百姓民生。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先导性作用。 70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或从无到有如集中供气、集中供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等,或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如城市供水、排水、园林绿化等,为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道路长度增加13.5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189倍,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17.7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高328倍。 在垃圾处理方面,截至201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2%,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并举的技术格局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正在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 在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方面,1980年,全国仅有污水处理厂35座,日均污水处理能力70万立方米。1984年,我国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天津建成并投入运行。此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快速发展,到2016年,全国已建成排水管道57.79万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2048座,日均处理能力达1.49亿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