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味 最抚凡人心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民老杨大学毕业从南方分配到北京某高校工作。单位在海淀区北三环外大钟寺附近选择一块空闲地,盖了几排简易平房作为临时集体宿舍,安顿各地来京的年轻人。周边还是成片农田环绕,大钟寺的新居民们常常在田头岸边散步;取暖、烧饭用的是蜂窝煤,第一个取暖季,老杨险些煤气中毒。 后来,学校统一安排年轻职工租住海淀区玉泉路某部队大院,老杨家与人合住上了筒子楼,享受集中供暖了,不过烧饭用的是摆在楼道里的煤油炉,两岁多的小儿子手指不小心被烫了个泡。后来,想办法搞到一个没有户头的煤气罐,但每次换气总是颇费周折。 20世纪90年代初,单位在石景山游乐园附近盖房,老杨家分到50平方米的两居室,终于在来京同学中先行一步“独立门户”了。新家用上了管道燃气,还接上了私人电话,但因为住在顶层6楼,自来水因水压不稳时常断水,有时洗澡都成了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