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几乎所有使用的东西都是“智能”的。我们的设备长期以来一直具有将数据传递到我们指尖的能力。如今,智能功能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例如家用电器和交通方式。因此,不仅我们的个人生活方式正在变得“智能”,而且正在扩展到影响我们的城市和国家,发展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采用智慧技术的理念并将其大规模扩展。城市将使用技术和连通性来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以满足社会需求:改善社会和经济福利、减少环境污染和浪费、改善安全与安保政策、并开放这些服务和解决方案以使所有人共享。 智能出行 许多智慧城市项目都围绕出行和交通这一主题展开。这是合理的,因为出行是大多数人们以某种方式或形式参与或需要参与的领域。在许多成功的用例中,智慧城市正在实施智能出行项目,使用机器学习和AI分析数据模式并改善居民的生活。例如,2012年,匹兹堡市实施了智能交通信号系统Surtrac,通过优化交叉路口的车辆行驶来减少出行时间和排放。对项目的分析发现,平均出行时间减少了25%,汽车闲置时间减少了多达40%。因为交通拥堵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影响了环境。 这只是智慧城市如何造福其公民的一个例子。尽管如此,智慧城市不仅关乎城市政府官员如何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和解决方案,以造福其公民。如果这是核心问题,那将仅仅是一个数字城市,并不一定是智能的。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依靠其工作人员利用收集的数据来改善其服务,从而使其更加高效、更具包容性和安全性。 简而言之,如果城市居民不参与或没有参与能力,那么智慧城市就是……到最后,不是那么智能。尽管许多城市都在规划智慧城市,但是在向所有人提供智能出行和交通系统时,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人口统计数据:残疾人和出行障碍者。 研究表明,到2050年,全世界68%的人口将可能生活在城市地区,其中约15%的人将是残疾人:大约9.375亿人。许多人都可以与生活在城市社区中的好处有关:更快、更容易获得基本需求,例如医疗保健、基本家庭需求和交通。但是,对于残疾人来说,从A点到达B点并不像听起来那样容易。 考虑一下我们可用的不同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驾驶私家车、出租车、固定路线的公交(例如地铁或公共汽车)、拼车、共享汽车。这些方法不一定适合残疾人士使用。甚至连寻找交通工具的方法都困难重重,因此,据统计28%的残疾人很少离开家。 |